空心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处暑ldquo多事之秋rdqu [复制链接]

1#

8月23日,正式进入处暑(正确读法:chǔshǔ)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读三声时,含有终止的意思。“处暑”就是指暑气即将消散,天气要开始转凉了。

处暑之后,自然界的阳气由升发、疏泄、向外,逐渐趋向收敛、闭藏、向内。人应该顺应自然,所以处暑过后,我们应当“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以顺应阳气的收藏,而早起能顺应阳气的输布,使肺气得以宣发、舒展。

处暑养生

需要注意的是,

处暑一过,

气温君的脾气也变的反复无常。

而且南北方在“入秋”的节奏上无法神同步。

北方地区

有大陆西北季风助力,

入秋的脚步要快一些。

9月初,

西北、东北、华北的部分地区即可率先入秋。

南方地区

大部分地区仍处在夏季。

各地温差较大。

有些地区带来雨水降温,

有些地区依旧热力不减。

不过,不要怕!

有我呢!

请注意养生多事之秋

一场秋雨一场寒,

气温下降,昼夜温差大,

可能会遇到感冒,咳嗽,肠胃炎等小麻烦...

#看招儿#

?

1、感冒

生姜红糖茶

做法:


  生姜三片,红糖适量,开水泡饮。

功效:


  生姜发汗解表,红糖补中益气,主治风寒感冒。

2、咳嗽

按摩太渊穴

定位:


  掌心向上平放在腿上,在大拇指根部,会发现有一块突起的骨头。用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同时放在这里,像号脉一样,会感觉到有一处地方在跳动,这个跳动的地方就是太渊穴。

功效:


  止咳化痰,通调血脉,散化水湿,输送肺气。喉咙发干,甚至咳嗽、咳血都可以通过调理太渊穴进行缓解。

按摩方法:


  用左手拇指尖端按压右手太渊穴,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然后缓慢屈伸活动右手腕关节,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持续20~30秒后,渐渐放松,再轻揉局部,如此反复操作。

3、肠胃炎

饮食清淡,避免辛寒

①饮食清淡。


  通常在腹泻或呕吐平息后的数小时到一天内,便可以开始进食,但需慢慢来,因为初愈的肠胃仍虚弱,从易消化的食物开始,可以吃些小米稀粥、麦片等。

②避免高纤、辣味、酸性、油腻、寒凉生冷、乳品等食物。


  以免刺激胃肠,引发病情反复。

4、秋乏

多睡


  保证充足睡眠,争取晚上10时前入睡,每日睡眠宜增加一小时。

处暑后每日中午最好都睡一小时。

喝茶


  适当喝些绿茶、咖啡,绿茶在防“秋乏”的同时还可以起到防“秋燥”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有胃肠道疾病的人群不适合饮用咖啡。

伸懒腰


  平时多伸懒腰也有解秋乏的效果。因为,伸懒腰能适当增加对心、肺的挤压,促进心脏泵血,增加全身的供氧。大脑血流充足了,人自然感到清醒、舒适。

晒太阳


  适量增加阳光的照射能有效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改善人忧郁的心情。人在这种光线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活动,可调动情绪,增强兴奋性。

养植物


  “秋乏”状态与人体缺氧有一定关系,因此,室内可放一些能吸收二氧化碳等废气的花草。如柑橘、吊兰、文竹和绿萝等。

处暑养生禁忌

处暑妙招

养生禁忌吃咸,润肺


  饮食调养方面宜益肾养肝,润肺养胃。


  饮食上宜多吃咸味食物如荸荠、沙葛、粉葛等。


  处暑节气适宜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芹菜、菠菜等,但这些食物一次进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


  多吃滋阴润燥食物,防止燥邪损伤。如梨、冰糖、银耳等。

茶水,去燥


  想去秋燥必须养阴,而养阴的重点在于留住水分。除了多吃平润的食物外,水分的摄取也不可少,早上起床后可喝一杯温水。


  除此之外,可适量喝些金银花茶,菊花茶等,清热解*,滋阴润燥。

多喝蜂蜜少吃姜


  营养学家说,季节进入秋天,要多喝蜜,少吃姜。因为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加上再吃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


  蜂蜜水,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精神调养


  处暑时节“宜安静性情”,时至处暑,秋意越来越明显,大自然逐渐出现一片肃杀的景象,此时人们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因此在精神调养上,处暑时节要注重收敛神气,使神志安宁,使情绪安静,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平常可多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安神定志的课外活动。

轻松运动


  秋高气爽,到户外进行跑步、打拳、舞剑、做健身操、爬山或去公园散步等,可以迅速使机体消除“秋乏”的感觉。尤其是舒展肢体的活动还能促进脾胃功能恢复。要注意的是不宜进行高强度和剧烈运动,锻炼时应以微汗为适,切忌大汗伤及津液。

避免过早添加衣物


  常言道,“春捂秋冻”。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


  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


  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同时,早晚比较凉了,要注意增加衣服。

处暑养生怎么吃

处暑节气的到来,预示天气渐渐转凉,这个时候天气变得干燥,我们要注意预防秋燥侵袭,那么处暑如何养生呢?处暑养生吃哪些食物好呢?

01

芝麻菠菜

鲜菠菜克,熟芝麻15克,盐、香油、味精各适量。

菠菜去根洗净,在开水锅中滚烫一下,捞出浸入凉水中,凉后捞出淋干水分,切成段,放入盘内,分别加入盐、味精、香油,搅拌均匀,再将芝麻撒在菠菜上即可。

菠菜含有大量的植物粗纤维,具有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利于排便,且能促进胰腺分泌,帮助消化;其所含的铁质,对缺铁性贫血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含微量元素物质,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可降低中风的危险。

2

归芪红枣汤

*芪30克,当归15克,红枣20枚。

将*芪、当归、红枣加水焖煮30分钟,共煎2次,汁水合并之,分早晚服食。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芪补中益气;红枣养血安神。三者合用有益气养血、健脑安神之功效。值得注意的是,处暑期间应尽量少吃或不吃辣椒等辛辣食物,以防助燥伤津。

3

豆苓祛湿汤

:冬瓜皮、麸炒薏苡仁、赤小豆、炒白扁豆、土茯苓。

:直接煎煮药饮用或者煲鸡汤、排骨汤。

五味合用,补益脾胃,利水祛湿。适合有湿热内蕴,口苦口粘,阴下潮湿,夜半多汗,纳食不馨等症状的患者。男女均可服用此方,湿热肥胖者的值得一试!

4

人参粥

:新鲜人参5克,大米克,白糖少许。

:将粳米淘洗干净,下锅中加水、人参末煮成粥。喜甜者可

加入冰糖,早晚空腹服。

:益元气,补五脏。适用于老年体弱、劳伤亏损、食欲不振、失眠健忘、性机能减退等一切气血津液不足的病症。

送暑湿,养脾胃,补肾气

经过40天的三伏天后,人体气血消耗较多,也蕴积了不少湿*,热*。处暑期间,也应该让体内的暑热之气顺应着外界的暑气,一同消散。所以这段时期的重点,就是要送走暑湿,同时养好脾胃,补足肾气。

食方源自《吃法决定活法》一书。

“这个汤是纯素的,补养的效果却很好,既可以清热利湿、补益肾气,调理下焦湿热、小便异常、白带,又能补肾健脾,很适合处暑这个节气喝。”

材料:豆腐一块、豇豆角一把、空心菜一把

胡椒粉、油、盐

做法:

1.豆腐切小方块,豇豆角切约2寸长的段,空心菜取嫩茎叶。

2.锅内放清水,水开后放少许盐和植物油,入豆腐和豇豆角煮熟。

3.豆熟透后,加入空心菜,此时不要盖锅盖。

4.将锅内汤再次煮沸后,洒胡椒粉起锅。

食方说明

1.在这道汤里,豇豆角和空心菜是主角,不要轻易替换成别的蔬菜。

豇豆角是少数可以补肾气的蔬菜之一。而空心菜有打通人体水液输送的通道的作用,促使多余水湿从小便排出的作用。

2.出伏送暑汤口感很清甜,幼儿和孕妇也可以喝,全家老小都适宜。如果你喝了觉得很对自己的胃口,一周两三次甚至天天喝,继续喝下去直到应季的豇豆角下市为止都没有问题。

3.应季的新鲜豇豆角下市买不到了,可以换成泡豇豆角。这样,汤的味道会从清甜变成微酸,更适合紧随其后的深秋时光,效果也会有些微的变化,除了原有的补肾功能,还增加了养肝的好处。

处暑还要防秋燥,送你两种不花钱的外治养肺法

秋燥,会让皮肤干涩粗糙,鼻腔干燥疼痛或口燥咽干、大便干结等。此时应补充津液,多喝开水、淡茶等,在家中种点花草,即能保持环境的湿度,又能愉悦心情。

冬季患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反复感冒等,往往与秋季肺阴受损有关。因此,秋季最宜养肺。这里推荐两种简单易行、有助于补养肺气的方法:

捶背

端坐,腰背直立,双目微闭,放松,两手握空拳,捶脊背中央及两侧,各捶30次。捶背时,要从下到上,再从上到下,先捶脊背中央,再捶左右两侧。

这种方法可以畅胸中之气,通脊背经脉,健肺养肺。

搓手(搓鱼际)

手上鱼际穴,最能调畅肺气,既治肺失宣降如哮喘,亦治周身随咳嗽或呼吸而发作的疼痛,如腰痛、胁痛等。

如果不敢针刺,可把两掌心相对,两侧鱼际相向摩擦,每日至少摩擦一次,每次5-10分钟,局部发热,潮红即可。

此法补益肺气,尤其适合平时少气懒动,倦怠乏力,经常感冒的人。

处暑以后不吃瓜

“秋瓜坏肚”,立秋后无论是西瓜,香瓜还是哈密瓜,都不能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

秋季是腹泻的高发季节,如果大量食用西瓜等寒性水果很容易就会拉肚子。可适宜吃点秋梨、葡萄等滋阴水果。

中医认为,秋天对应肺,应多食酸,少食辛辣。因为酸味可以收敛肺气,秋天肺气宜收不宜宣,所以应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食物,增加酸味果蔬,如橘子、柠檬、猕猴桃和西红柿等。

秋季还可多吃莲藕,既可补身,又能润燥。

多风暑气消,雨歇燕争巢。

夜久眠难得,秋声踏树梢。

处暑,处暑了。

版权说明:今媒体整理自好家庭、金华晚报、网络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联系-,谢谢!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详情/购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