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内容提要
年水产养殖大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不断深入,国内渔业发展也面临着重大挑战,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任务日益紧迫,现代渔业发展必须由注重产量增长转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由注重资源利用转到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十三五”期间,国家将通过促进渔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来实现渔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下面将介绍几种新型现代水产生态养殖模式。
海洋牧场
据中国农业部文件,到年,中国将建成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目前,这些海洋牧场平台的设计和建造由造船公司和远海油气开发商承接,其设计的核心套用了许多海洋油气钻井平台使用的技术。
即将发布的山东省地方标准《钢质海洋牧场平台建造与检验技术规范》对相关概念给出了定义。按照这一标准,海洋牧场是基于海洋生态学原理,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在一定海域内营造健康的生态环境,科学养护和管理生物资源而形成的人工渔场。
海洋牧场平台则是指在海洋牧场区域内设置的用于开展海洋牧场环境监测、海上看护、牧渔体验、生态观光、安全救助等工作,并可以从一个作业地点转移至另一个作业地点的海上结构物,按结构形式分为自升式、柱稳式、坐底式和水面式。
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研发部助理经理汤建锋分析指出,发展深远海海洋牧场可大大拓展养殖海域,有效解决近海养殖环境差、过度捕捞等问题。我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但海洋渔业资源开发的区域主要集中在15公里以内的近海或浅湾,水深不超过40米。若延伸到米水深,将新增60万平方公里可选养殖海域。
“海洋牧场平台”是中集来福士研发设计的离岸深水网箱
受控式集装箱养殖模式
受控式集装箱养殖模式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水产养殖模式,通过对集装箱进行改造,在其内部安装水质测控、视频监控、物理过滤、生化处理、恒温供氧等装置,对鱼类养殖全程实行精准监测、调控与管理,实现控水、控温、控苗、控料、控菌和控藻的养殖效果。集装箱养殖系统具体可分为两种。
“陆基推水养殖系统”是以水边陆地为依托,采用集装箱系统对鱼类进行集中饲养管理,此过程中产生的养殖污水预先经过过滤分离,再利用池塘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实现有害物质降解。然后将池塘水抽回集装箱体内,完成循环再利用。陆基推水系统通常以池塘水体、湖泊水体为基础,在水体附近配套建设适当数量、容量的集装箱系统,构成开放水面和集装箱封闭空间共存的局面。
“一拖二养殖系统”是指由一个处理箱和两个养殖箱所组成的养殖系统,处理箱位于两个养殖箱中间,三位一体实现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处理箱包含物理过滤、生物净化、臭氧杀菌等系统组件。养殖污水首先通过物理过滤设备,对水中的粪便、残饵等杂质进行过滤,然后经过微生物净化,对溶于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生物分解,最后经过杀菌后进入养殖箱体,实现养殖水体的循环再利用,养殖全程可以实现污水零排放。
技术优势
该种养殖模式科技含量高,集装箱内的养殖环境可以完全不受外界影响,达到养殖水体温度、溶解氧、氨氮、pH值等各项指标的可控性。
养殖箱体由废旧海运集装箱改造而来,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对渔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养殖区占地少,不需要新开挖鱼塘,不改变原来的土地地貌和用途,节约用地,每个集装箱里养的鱼都是一套单独的系统,管理上科学规范,并且节省劳力,特别适宜山地内陆地区的渔业发展。
实现了养殖废水和废弃物的零排放,减少了养殖过程中有机物的污染,保证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生态效益明显。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借鉴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理念,将传统池塘的“开放式散养”变为“集约化圈养”,使“静水”池塘实现了“流水”养鱼。
该种养殖模式是在池塘中的固定位置建设一套面积不超过养殖池塘总面积5%的养殖系统,主养鱼类全部圈养于系统内,系统外的池塘面积用于净化水质,以供主养鱼类所需。养殖系统前端的推水装置可产生由前向后的水流,结合池塘中间建设的两端开放式隔水导流墙,使整个池塘的水体流动起来,达到流水养殖的效果。
主养鱼类产生的残饵、粪便随着系统内水体流动,通过废弃物收集装置,将残饵粪便从系统中移出,转移至池塘之外的沉淀池并循环利用。此外,池塘其它区域用于套养滤食性鱼类(鲢、鳙、匙吻鲟等),达到增产和净化水质的目的。
该技术符合我国渔业对节水、节能、生态、高效的发展要求,在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及渔业增效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并且能够解决国内渔业养殖模式在转型方面遇到的诸多问题。
技术优势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通过气提水装置,在增加水体溶氧的同时带动水体循环流动,养殖废弃物随着水流不断沉积在系统末端并及时排出,使养殖水体得到了净化,大大降低了池塘养殖的药物使用率,在保护水环境的同时提高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在增加产量、提高效益的同时,可将水产养殖中大部分的残饵粪便及时收集并排出,被植物再次利用,实现了池塘的低碳生态养殖。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能够在室外静水池塘中达到工厂化循环流水的养殖效果,使池塘养殖实现了低碳高效、环保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稻-渔模式
稻-渔养殖模式打破传统稻田种植模式,按照“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要求,溜沟建设与稻田形成整体平整,合理布置种植区、养殖区、疫病防治区、投饲区,实现水温水深精准控制,方便鱼类进出采食及活动,达到养殖区域生态环境平衡;把流水养殖技术引入稻鱼养殖中,利用大闸蟹吃草,裂腹鱼吃青苔,软鳍新光唇鱼吃野杂鱼,鱼蟹疏松了土壤,形成食物链条,减少施肥用药,优化生态环境,有效促进水稻生长。
六种典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亩均增收情况
鱼菜共生
“鱼菜共生”是基于生态共生原理,在同一水体中把水产养殖与蔬菜种植有机结合,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资源可循环利用的综合种养模式。鱼菜共生养殖模式通过在鱼类养殖池塘水面种植蔬菜(空心菜、草莓、丝瓜、菱角、水芹菜、小麦等),利用蔬菜根系发达、生长时对氮、磷需求高等特性,在池塘内形成“鱼肥水—菜净水—水养鱼”的循环系统,达到鱼菜和谐生长的状态。目前,在天津、北京、河北等省(直辖市)建立“鱼菜共生”核心示范区24.9万亩,辐射带动全国万亩以上。
技术优势
池塘鱼菜共生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不仅可以收获水产品,还可收获蔬菜,平均亩产能提高10%左右,节约水电成本投入约30%,节省用药50%左右。例如空心菜亩产可达公斤,根据蔬菜元素含量分析,每生产1千克空心菜可以消纳1.45克氮和0.3克磷。而且该种养殖模式可使水体透明度增加,氨氮含量降幅达50.6%,养殖病害发生相对较少,鱼类品质有一定程度改善,综合生产效益可提高30%以上。
多级人工湿地养殖模式
所谓人工湿地,就是一种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人为建造的,将一种或几种介质如:砂石、土壤、煤渣等按特定比例构成基质,填充到类似于沼泽的湿地上,并有选择性地种植芦苇、莲藕、美人蕉、蒲草等水生植物,形成一个由独特的“土壤基质—水生植物—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当养殖废水在该生态系统中流动时,通过土壤吸收、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微生物的分解对废水进行净化处理的一种新型生态处理系统。多级人工湿地养殖模式通过设计适宜的流向、流速和曝气方法,栽种适宜的湿地植物,通过多级净化,有效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基本实现养殖废弃物的零排放。
技术优势
与传统池塘养殖模式相比,多级人工湿地池塘养殖系统可节约养殖用水量60%以上,减少氮、磷和COD排放80%以上。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潜流湿地对总氮、总磷和COD的去除效果越来越高;随着水生植物的生长和生态效率的提高,生物净化效率还会逐步提高。此外,人工湿地还可以增加额外的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
人工湿地系统具有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对水质变化适应能力强、生态安全等优点,是今后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一种趋势,目前已在全国很多地方得到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蓝色字体↓即可阅读)
增氧机微孔增氧机
变频超能增氧机
水车式增氧机YC-P系列
制氧机
永磁变频智慧节能增氧机
智能变频马达
永磁变频系列增氧机
新式水车电机神器疫苗注射神器
自动杀鱼机
细菌自检仪
海水源涡旋热泵
智能投料机
智能数苗器
光生物反应器(培藻)
声控投料机
水下机器人
FishFarmFdr自动投料机
自动喂虾船模式铜合金网箱
跑道鱼模式详解
深海养殖
陆基循环系统(RAS)
集装箱养殖
石斑鱼工厂化养殖
铺膜池养虾
对虾工厂化养殖
集装箱观摩活动
石斑鱼工厂化养殖品种对虾
三文鱼
龙王魽
锦绣龙虾
石斑鱼
草鱼
蓝对虾公告
工业化水产圈致力于工厂化养殖信息与技术分享,为中国水产养殖业升级探路,有意愿入群交流的朋友可以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