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级特批举报村干部贪污腐败但没有直接证 [复制链接]

1#

搬到英国居住后,小鱼在每日书里写下许多伦敦日常。这个月,小鱼邀请先生科科共写,朝夕相处的两个人还是第一次在每日书的页面上相遇。他们一起记录疫情来袭下的英国生活,品尝每一天里平淡却闪光的片段。昨天是小鱼和科科的结婚两周年纪念日。这份保留在文字里的生活记忆,也成为他们赠予对方的礼物。

文|小鱼、科科

编辑|备备

小鱼

来伦敦的第一天

说起来到英国的第一天,我好像有两份记忆。

一次是以游客探亲的身份,一次则是现在长期生活的身份,是两个相同又不同的第一天。

第一次来伦敦是18年5月份,我作为一名都市白领趁着五一劳动假漂洋过海来探望寒窗苦读的男朋友。那是我第一次坐十个小时的长途飞机,坐了一会儿屁股就麻了。左手边的男士晕机,皱着眉头歪着脑袋,仿佛下一秒就要“大雨倾盆”,从小晕车的我在英文电影和飞行地图界面切了好多个来回,掏出手机给男友发消息:“天呐,我都想回去了。”

那时候,飞机才在蒙古上空。

机长当然不会听我的,吃了两顿飞机餐之后,我被投递到希思罗机场,推着行李出门看到了男朋友,他穿了出席学术会议才拿出来的风衣和西装。男朋友是学生物科学专业的,我一般叫他科学家。科学家绅士的接过箱子,带我去坐地铁。五月晚上的伦敦有点冷,我第一次体验了英国百年历史的地铁,地铁车厢里温暖又明亮,和外面黑黢黢的隧道大相径庭。尽管我脸上挂着长途的倦容,科学家也带着接机等待几小时的疲惫,但我们还是对接下来几天的旅程充满了期待。

第二次来伦敦是和科学家一起的了,那时候我们新婚燕尔,拉着行李和大包小包来到伦敦准备长期学习和生活。12月底,冬令时下的英国天黑得很早,这次算是我和城市的重逢,我推着箱子东张西望,看到航站楼外有一个巨幅手表广告,模特和夜色一样高冷,金灿灿的表盘看起来时尚又名贵,哦,这就是我即将生活的伦敦啊。

我们暂时落脚的房子在westkensington地铁站旁边,需要穿过一条很宽的马路,再沿着小道走10分钟。我们一共有4个行李箱,科学家说他力气大,拉着两个28寸的虎虎生风走在前面,我拉着两个20寸的旅行箱,小步快跑跟在后面。两边的街景都模糊不清了,只记得一扇玻璃窗后面有一个旋转着的铁架子,上面是明晃晃油乎乎的肉塔,在疲惫而陌生的夜色里,心被未来要吃的肉稍稍熨平了一些。

到了公寓,合租的舍友帮我们开了门,他是过来交换的机械专业博士生,开门的时候,他正在煮一锅香喷喷的*焖鸡。还有一个台湾舍友,过年的时候她煮了一锅卤肉,一大份萝卜糕,送了我们一瓶青岛啤酒。

回想起刚来的那一天,望着土耳其烤肉塔流口水的我绝不会想到,在英国生活了两年的我们,还是会为吃什么而烦恼呀!

科学家,科学家爸爸,还有我一起吃土耳其烤肉

青天白日下的肉塔好像也没有辣么迷人了,

但肉是真的好吃

科学家留言:

后来这家土耳其烤肉就成了我们的最爱!搬家以后还专门跑回去吃了一次~

科科

日常上学历险记

10月初,欧洲各国的疫情急剧恶化,英国的每日新增病例也蹭蹭往上涨。到了月中,新增数字还在+左右。尽管如此,学校也没有要关闭的打算,每天来实验室做实验的人不减反增。

从事科研工作的一个特点就是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泡在实验室里做研究,收集数据,在家办公并不是一个合适的工作模式。也就是说,为了能顺利毕业,我不得不冒着第二波疫情往返学校。实验室增加了很多社交隔离措施,也有了单向通行系统,避免大家双向而行,增加传播风险。因此,上下学通勤成为每天最危险的时间段。

每天通勤对我来说都像是一次历险。要时刻分析人流,准确找到人流最为稀少的车厢,占领绝佳的上风口位置,站稳下盘,免得摔倒……

去年这个时候,我一般会很悠闲地切换公交和地铁,在路上看电子书或者听歌。运气好的时候,有座位,我还会拿着平板电脑看文献。通勤的时间需要一个小时,尽管久了一些,但也能利用的很好。

现在的通勤和以往大不一样。为了减少风险,公交车和地铁的通勤组合变成了步行和地铁。为了保护自己,我在这段时间练就了一项技能,那就是在通勤全过程中双手插口袋,不去触碰扶手和栏杆,也会尽可能一路保持站立,减少和公共区域的接触。这样一来,尽管通勤时间还是一小时,但是整个人精力的消耗大了很多,除了听音乐,也很难在通勤的时候做别的事情。地铁转弯和急停的时候,我还得努力稳住脚步,避免撞在车厢上……

有时候实验结束的比较晚,不得已要在晚高峰回家。这个时候就很考验灵机应变的能力了。晚高峰站台上的人比较多,列车也会带来很多出站的乘客,让整个站台的人流更为密集。我会找准时机穿梭在人群里,尽可能迎着地铁进站带来的气流,穿过人流最拥挤的中央地带,走向站台的尽头。如果遇到乘客拥挤的地铁,我会等待下一辆地铁,然后站在车厢上风口,直到下车。

很怀念以前上大学的时候,宿舍就在学校附近,早上起来出门上学顺便买早饭,迈着步子很悠闲,不需要坐公交挤地铁。也很羡慕像小鱼一样可以完全在家办公,不需要担心上下班通勤的问题。

如果说这些经历让我学到了什么,那就是下次搬家要尽可能离工作地点近一点,做一个可以走路上下班的“社畜”。

小鱼留言:

哈哈,原来科学家也害怕通勤。

小鱼

我脑补科学家的一天

没想到啊没想到,每天五点多起床六点多出门,在我眼里拥有钢铁意志的科学家,原来也不想通勤。作为一个几乎不出门的居里夫人,我脑补的科学家的一天是这样子的:

清晨五点半,在苹果手表轻微的拍打声里,警觉的科学家翻身起床。小鱼还在呼呼,在满室清冷的厨房里,科学家用冷牛奶泡上一大碗麦片,边吃边看BBC新闻。把碗放进水池里,洗漱,将便当盒装进书包,给小鱼留言,出门。

泰晤士河上晨光熹微,科学家背着几十斤重的大书包,如急行*一般,目不斜视,步履虎虎生风,走向地铁站。在地铁站里稍作停留,清晨的列车里人不多,等一辆人少的,有空位也不坐,袖手立在角落和大家保持距离。换乘通道很长,加快步伐。转一趟地铁,再疾行一段。

傍晚的泰晤士河边可能会偶遇疾行的科科

快到教学楼的时候,手表收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