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祖母 [复制链接]

1#

掌上永新·窝里银的网络精神家园01

聚焦民生事传递正能量

永新资讯.永新风俗美食.交友点歌.潮流趣事

商务合作

我的祖母文图:眭惠千

年农历6月30日,祖母永远地离开了,带着对生命的无限眷念。

祖母的一生,是勤勤恳恳辛劳的一生。

(祖母患病的正月还在忙碌摄于年2月)

1

关于苦难,祖母很少提及。

自我有记忆以来,祖母从未吃过红薯。以至于我和哥哥看到别人吃煮番薯,只能趁砍猪草的时候“遗忘”几个,再从煮熟的猪草中掏出来清洗吃。番薯煮酒糟,也是只能去别人家尝尝。关于不吃红薯的原因,我们曾多次问祖母,她都只是轻描淡写,“当时在七溪岭林场,粮食短缺,每天能吃的只有番薯,生的熟的煮粥的火煨的……吃了吐吐了吃,就再也不想吃了。”

后来跟表伯父建飞聊起时,才知“因家贫,祖母曾被迫去人家做了童养媳”。“你姥外公(祖母的父亲)因解放前夕被用枪逼着做了一段时间保长。后被清算作为“四不清”发配至天河烧炭。祖母家里人口众多,有兄弟姐妹六人,家徒四壁。”表伯父告诉我。因姥外公与人为善,人缘好,他从天河烧炭抽调至七溪岭林场,过了一段时间后,征得林场领导后,陆续举家连夜逃往林场。关于祖母做“童养媳”的境况,这是一段如何苦难的经历,更多细节无从知晓。

祖父回忆起第一次见到祖母的情形“相貌平平,但生得端庄成熟,穿着朴素。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头发发*稀疏,可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有点像大姐式的风范。”

近26岁的祖母(在当时看来是绝对的大龄剩女)经人介绍,认识了同样经历苦难29岁仍未婚娶万念俱灰的祖父(祖父五六岁时因家贫被卖至地主家,后因地主家庭成分一直备受种种歧视)。

(祖母迁户口时证明)

祖母于一九六七年正月二十五日,嫁给一无所有的祖父。她嫁过来的第一天晚上,滂沱大雨,久经失修的老屋四处漏水。她和祖父只能顶着被子躲雨。雨过之后,面对满屋的狼藉,祖父已做好了她要离开的准备。但祖母只是边留眼泪边收拾屋子洗东西。雪上加霜的是,办完婚礼后,一粒米都没有。

(祖父母结婚时请客单)

因为祖父刚从山里养父家回村子,在村子里饱受歧视。祖父母本来是正常劳动力,却被硬说不懂农活,按正常每个男劳动力每天工分记十分,女的每天记八分半,而祖父只能记八分,祖母记六分半。按当时*府的*策,每人可以分得三厘自留地,每人的三厘自留地本来要把最好的土地分给社员。轮到给祖父母分时,分了一块贫瘠离家远的无人要的“电话耳机”土地,纯粹的死*泥土,基本种不了什么东西。

(祖父母结婚礼簿)

祖父劝她一起回林场,她坚定地拒绝。“别人能活,我们也能活。”

2

祖母拥有一手编绳的绝活,祖母白天出工,夜晚编绳,从不停歇。靠着一点一点的积累和经营,与祖父养育儿女五人。当生活开始有了改善时,年,祖父却积劳成疾身患重病。在祖母的悉心照料下,祖父渐渐恢复,但再不能干重活。所有重活的单子便落在了祖母的肩上。打农药,祖母负责背药水桶打农药,祖父跟在后面拎装农药的塑料袋子;农忙时,祖母插秧割禾,祖父在田埂上牵牛。

(祖父母刚分家时的财产清单)

在我的记忆中,祖母的双手从未停歇过。一年四季,无论春夏秋冬。农田都有休垦期,她没有。吃饭永远是我们快吃完她才开始吃。年轻的时候为为家庭和子女,子女成家了,又为了子女的子女。最多的时候,带了五个小孩,从上小学的我们至嗷嗷待哺的表弟妹。除了带小孩,祖母和祖父还要种五六亩田土。立春后,各种忙碌起来,育豆秧栽豆苗,育秧苗,收油菜,插秧,种芝麻,种花生,卖毛豆,早稻,收花生,收晚稻……一茬接一茬。

家里每到五六月份是毛豆的旺季,毛豆便宜到几毛钱一斤。卖毛豆还必须要起早,去晚了,菜贩子就走了,便卖不出去。最早的时候,大人们都是晚上两三点起床挑着走路去县里或者各种圩场。后来,村子里有个做生意的伯伯买了三轮车,便可顺搭着去县里。

印象最深的一次,那时候我还在任弼时中学念书,祖母坐着那个伯伯的三轮车,晚上十二点便出发前往县城农贸市场卖毛豆。因为去的太早,农贸市场全是蚊子,祖母便蜷缩着用两个蛇皮袋套着,眯着眼熬到早上五六点,菜贩子把以最便宜的价格毛豆批发走。她才吃碗粉又匆忙赶回家摘毛豆,日复一日。

3

我一度以为祖母三头六臂,会“魔法”。

小时候,只要一哭或者在地里玩的不开心闹着要回家,祖母便会故作神秘,“你看天上有什么?”“小鸟对吧?小鸟给你送吃的来啦,你快转过身去看看”。等我再回头,地里真的就有个“橘子”。“小鸟”总会在适当的时候出现,“送”来不同的吃的,香蕉、各种糖果。除了“小鸟”送,祖母还会奇奇怪怪的“魔术”,只要变“魔术”,从未让我失望过。

直到后来上了小学,偶然间看到祖母给刚咿呀学语的表弟表演“魔术”。才恍然大悟,这世界哪有什么“魔法”,不过是自己的家人在换着方式偷偷爱你。

祖母不爱吃一切我们爱吃的东西,但我们吃剩下的,她又会在厨房里偷偷吃掉。上了高中上了大学,带回去各种零食小吃,祖母都开心的像个小孩。原来,大人都有关于“不爱吃”的秘密。

祖母从未上过学,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但是却拥有最朴素的做人智慧。“人要有良心,要能吃苦,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因为父母忙于生计南下打工,最早的启蒙教育便是祖父母给我们的。小时候小伙伴去别人家偷来各种果子从不会挨打,我和哥哥只要去“望了风”,回家必是一顿“桑树条”伺候。

(祖父母建的老房子,在里面我们度过了整个童年)

唯一一次看她动手,是哥哥和别人家的小孩打架,结果那小孩的母亲不劝架反倒是动手打了哥哥。祖母气不过,“小孩打架是正常,但是大人怎么能动手打小孩呢?”

我和哥哥上大学,父母在外打工无暇回来,祖母坚持着要放长长的鞭炮,送我们去上学。“这是值得骄傲的事,也算扬眉吐气一回。”祖母眼中满噙着泪水讲道。

4

祖母的生活重心永远是围绕家庭在转。我曾很好奇地问祖母,没有闺蜜或者挚友。祖母只是笑了笑,便扛着锄头出门了。在某天清晨,像往常一样跟祖母聊天,讲到朋友时,她来了兴致。她的青春基本都给了七星岭农场。“其实呀,我也有很多好朋友的,那时候我们十几岁二十几岁出头,一起出工,一起下工,搞恶作剧整管我们的人,大跃进放空炮,我们打着火把在田野里奔跑……”

“后来我嫁给你爷爷后,就从林场出来了,那些朋友也便没有再联系了”。祖母叹息到,有次在县城还碰到几次,但终究是远了……

祖母一生,唯一的一次远门是年,去了定居山东济南的叔叔家,不到一个月,便又从山东济南转道去了广东深圳,那时候我父母亲还在深圳打工。父亲带着她和祖父逛商场时,她惊叹道“怪不得地面上没人,原来都躲到地下来了,真是聪明,怎么也晒不到”。去海边时,她像个小孩一样,提起裤脚嬉戏打闹,“海水还真是富含富含(永新方言:很咸)。”她最大的遗憾就是还不知道飞机是怎么飞的。

(患病前夕的祖母摄于年正月)

我们总劝说祖父母不要种田种地,好好休息,安享晚年。他们也总是答应道“明年吧,种完今年。”明年复明年。直到祖母走得那一年,把祖母安葬完,我们十几个人拔花生,整整拔了快一个星期。可想而知,要是光靠祖父母来拔,要辛苦多久。

5

她照顾家人,为子女着想,却唯独没想到她自己。

在我们所有人的印象中,祖母的身体一直非常硬朗,用老家话说是可以“打得到老虎”。直到发病的前几天,她还挑着一担重达百斤的粪水去浇菜。

年端午节,我临时决定要回家过端午节。火车辗转汽车,回到家时,刚好天亮。未进家门,像平常回家一样叫“奶奶,我回来了”。我站在门口的水泥地上,祖母从菜园里出来,手上抓了一把空心菜,她把空心菜递给我,嘱咐我给祖父泡粉。医院做检查。

我错愕地愣了好几秒,仅四个月不见,健硕的祖母已是骨瘦如柴,面部蜡*,双眼深陷。但那一递,也是我最后一次见她站着的模样。

当天,医院检查完,医生立即建议下南昌。表叔表伯随即开车和大姑送祖母去了南昌。大姑父医院里,见到祖母的第一眼就跟父亲说“凶多吉少”。检查证实是胆囊胆管双癌,晚期。

对生的渴望和生活的热情,祖母忍受着病痛做了手术,幻想手术后一切都能好起来。从手术到后来,再痛苦,祖母都从没有大声唤过一次,自己咬着牙经受着。手术后也坚持要自己起来,挪着去洗手间。

(老屋阳台长出的仙人掌)

回学校前,和祖母开玩笑,等她好起来,带她去坐飞机。这一次告别,也成了永别。没有等来奇迹。一个多月后,再见,祖母已躺在寒冷的冰棺中,双眼未完全闭合,浑身僵硬冰冷得像是冰块。

下葬那天,父亲嚎啕大哭“我再也没有妈妈了”。我才知道,离开了就是没有了没有了就是再也见不到了。我们将平时祖母跟我们联系的手机放在了她的耳边,却再接不到打不进祖母的电话。

祭司毫无感情地念着悼文,像是讲着一个遥远故人的故事。“眭门刘氏金姬,生于公元一九四二年二月初二,一生勤劳贤惠……”

-关于作者-

眭惠千,年,江西永新高桥楼镇人。暂居西藏拉萨。

掌上永新征稿提示/p>

1、“掌上永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