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云德程式规范与再造孺子牛文学副刊4则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http://www.pfzhiliao.com/
                            

程式规范与再造

——中国戏曲现状观察之四

云德

程式,是中国戏曲舞台表演中最为独特的一种艺术语言,也是对戏曲特别是京剧艺术常用表现手段的某种精准固化。程式,是根据戏曲艺术的表演特点,把世俗生活的动作提炼成一种相对固定的格式,使之成为规范化、节奏化的表演规程,成为演员与观众约定俗成的一种语法规范。在所有的中国戏曲品种里,京剧的程式最完备、也最严格,因而在戏曲创新方面碰到的难题也是最多的。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程式就是京剧里的“萧何”。程式变与不变?能否改变?改变了程式的京剧还是否姓“京”?从某种意义上说,程式已经成为戏曲特别是京剧改革创新的最大关隘。

事实上,京剧的程式离人们的实际生活很远,它既与体验派戏剧所强调的“演员与角色的合二为一”基本没有关系,也与间离派所强调的“陌生化效果”毫无相同之处。程式是一种完全独属于中国戏曲的艺术语言。从唱、念、做、打,到人物形象塑造,京剧舞台上的所表现方式,大体都是象征性、非生活化的。现实中人们经常碰到,初识京剧的年轻人对“走台步”十分反感,动辄就问:我们每天走路,生活中有这样走路的吗?反过来,人们也会追问:除了山歌,生活中有人说话要开唱吗?如果不走台步、不开唱,那还有戏曲吗?戏曲把生活中的语言和动作进行艺术化的提炼加工,把常规性的生活形态变为音乐化、舞蹈化和规范化的表演范式,比如亮相、起霸、哭笑、关门、行船、跑马等,都比生活中的自然形态更具形式美、更富表现力。这种与实际生活完全悖离的固定程式,或许恰恰正是戏曲的魅力所在。

程式是戏曲长期积累形成的法则,其特征有三。一是规律性。按照对称、和谐、多样统一的形式美法则运行。二是规范性。套路相对稳定,可以泛用于不同的人物和剧目。三是虚拟性。舍弃了自然形态,抽取了最具典型意义的因素加以夸张变形,通过诱发观众想象的审美方式让人意会个中含义。今天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这些经过一代代戏曲艺人反复摸索、逐渐形成的非生活化的表演程式,都是他们根据自身的舞台实践和经验,结合自己对数千年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的理解,凝练而成的艺术结晶,进而化为中国戏曲的表演精髓。保留并应用这些程式,不仅是一种审美观念和表达方式的继承,也是了解、学习和把握中国戏曲的基础性功课。所谓“程式化”,就是后人要依法依规行事,要依据程式这个“法则”来进行舞台演出。然而,这个法规也不是僵化的铁律,它是规范性与灵活性的统一。现实中不同演员、不同团队在同一剧目演出时程式的运用经常同中见异,自然也就成了不同戏曲流派产生的内在动因。

程式是为表现生活和塑造人物服务的。不同行当、不同人物要用不同的程式来突出人物的鲜明性格和身份。通常是:老生要弓,花脸要撑,小生要紧,旦角要松,武行具当中。另外,像开门、关门、骑马、登舟、乘车、坐轿、开打、水斗、上山和上下楼等等生活细节,都有一套完整且相对固定的表现方式。演出多了,渐渐地也就形成了戏曲与观众相互认可的一种默契。再往后,发展到程式表达稍不到位,演员的下步行动就没了来由,严重时会导致整场戏的砸锅。

其实,世界上各种艺术都有程式,没有程式就没了艺术。有人深入比较,强调写文章采用的语汇、词组等要有严格的语法规范,中国画在勾勒山水花鸟时要有泼墨、积墨、皴法和设色的固有程序,芭蕾舞常用大跳、托举、旋转、倒踢紫金冠等方式表现不同情感,歌剧要用咏叹调、宣叙调等抒发情感,电影多用特写、蒙太奇、近中远景、化入化出来呈现不同画面等等,都是不同艺术中常有的固定程式。只不过,京剧的程式比其他艺术更为讲究、更加严谨罢了。京剧中所谓的四功五法,不仅是艺术手段,也是程式创造与表达的基本功,是伴随演员终生永不停息的艺术训练与修为。

戏曲程式有着双重的美学品格,它既是艺术创造的结果,又是进行艺术再创造的手段;既是相对定型的,又需要在实际应用中不断丰富与创新。相对而言,既定程式的遵循与运用较为容易,而程式的丰富与再造则愈显困难。目下,程式创新,就是戏曲现代戏创作中的最大最突出的难题。戏曲尤其是京剧现代戏的滞后,与程式转换不到位有直接关联。因为固有程式一旦遭遇现代戏,就会立马崩溃:一是原有的程式不够用,二是原有程式不能用。古人在台上龙衣蟒袍走台步你可以接受,演现代戏时,你让《红灯记》中的李玉和戴上髯口,给鸠山勾个大白脸,观众铁定不认可。程式,作为京剧艺术与观众约定俗成的一种格式化、节奏化的表演规程,表现现实生活的最大难点就在于程式的转换与应用。编演现代戏,必须对老的程式进行改造,而改造的重要途径就是变形。由于现实生活离我们太近,过度的夸张变形一时半会很难被观众接受,这就是现代戏出了不少、但精品不多的根源所在。

如果提出京剧现实题材创作要不要创造程式的问题,回答是肯定的;但在如何创新程式的操作上,思路却不那么统一。比如,程式是打通生活与艺术、表演与观众的桥梁,是可以反复使用的一种艺术符号,今天有多少招式可以得以固定?如何把剧中一般性舞蹈动作与新创程式区别开来?又比如,程式是相对固定地塑造人物手段,但又不能僵死地套用,随着现代人物性格复杂性的表演需要,今天的程式创新能否实现这类高要求?如何能以固定程式达到深入刻画人物灵魂的目的?这都是目前程式创新中难以企及的标尺。

要深刻领会传统程式的奥妙,在对程式发展历史有深入了解、对现代生活有深刻感悟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固有程式的现代化转换,尝试对新的生活形态进行艺术化地加工处理,倾注热情、极其耐心地、逐渐摸索形成一套表现现代生活的新程式。在这个过程中,须切实尊重京剧表演的内在规律,强调“神似”重于形似,不能拘泥于形式、以写实代替写意,中华审美的大原则绝对不能违背。同时,要注重念白的现代音韵,精心推敲有现代感的唱词,充分发挥唱腔优势,让优美的唱词变成能够流传的经典唱段。核心还是塑造可亲可感的人物形象,真正把刻画人物作为立足点和突破口,在人物情感表达上狠下功夫,只要人物血肉丰满、立得住,戏成功了,新程式也就会慢慢被观众所接受。在这方面,样板戏曾经进行了有益尝试,不仅对京剧的内容与结构进行了全新调整,而且在时空观念、化妆、服装、道具、灯光和音乐设计上都对老的程式进行了更新。《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打虎上山的马鞭沿用了老程式,解放军滑雪进山就使用了更贴近现实生活的全新程式,使源于生活的动作演化成某种规范性的写意韵味,虽与传统程式有了质的区别,却得到观众的普遍认可。另外,还有像《江姐》中的“绣红旗”、《华子良》中的“箩筐舞”、《骆驼祥子》中的“洋车舞”等,都是现代程式探索创新比较成功的案例。

表现现实生活的程式创新是个难点,难点一旦突破,必然就会成为亮点。王瑶卿先生说得好,演员的表演要“始于有法,终于无法”,把法演变成演员自身的需求,法则无。能做到“无法”的演员,才是大师。以此延伸开来,戏曲的程式绝非一成不变的机械式模仿,“有法”的创造和“无法”的表演总在不断地交替变化之中,现代程式必将来自深刻体验、精准把握和自然、流畅、筋道的舞台表达,这理应对程式的现代转换与创新有所启迪!

夏韵清荷

郑子

谁言天地良缘景

夏至风,日月星,长水映。

余暮如虹,华彩苍穹。

掬一溪浅水,淘一泓弯弓。

观览一窗风情,赏析宇宙太空。

心扉胜界梦西游,大话情义赋古筝。

晨若星,风渐晴,雨意澄。

晓夜月色,阑珊丽影。

清水桂花园,绣山环抱中。

一丝一毫无怨,千言万语衷情。

谁言天地良缘景,他乡荷清舞长风。

一寸情,千里诵,万水映。

霞光醉秀,时光觅钟。

心镜极目远,咫尺天涯松。

近阅十里花境,远慕千山水灯。

善德之源心至忠,夏荷情义尊贵崇。

若水生花妙笔畅

一花香,百荷航,千亩塘。

冰清玉洁,华彩怒放。

晓风拂绿夏,星月阅芬芳。

出污泥而不染,久居慕而无疆。

凌霄骏殿试半卷,满月初晴一湖漾。

花半里,爱衷肠,泪思乡。

清风水央,菱角波浪。

诚言三千丈,信者九箩筐。

长袖善舞经纬,谁维风筝飘窗。

若水生花妙笔畅,繁星夏水流云堂。

少年郎,红缨枪,爱家乡。

醉风长饮,梦里绣江。

一寸芳草地,三尺剑画像。

春夏极目远望,青梅止渴风光。

桃园相系刻铭章,情意绵竹书华章。

姹紫嫣红映枣泥

风乍起,雨飘逸,听荷曲。

古文观止,今朝胜昔。

芳华诗铭记,峥嵘岁月寄。

拂面杨柳依依,池塘披萨彩笛。

三千花卉绘艳丽,万朵云烟书香忆。

阅史书,观砚蟋,赏翠玉。

天芽裳衣,青涩橱里。

繁华落贵地,彩虹名胜区。

正是奋斗之际,策马天鹰雄起。

姹紫嫣红映枣泥,奔流浪花奔潮汐。

空窗依,心如许,荷叶趣。

放飞美丽,翱翔千里。

谁言爱有理,念念追寻你。

倘若风雨兼程,朝阳灿然晨曦。

荷塘月色诵小溪,人间正道是花期。

向青春回眸

张世勤

时代,是一个大词,是一个热词,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词,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词。时代不同,社会品相便不同,人的风貌便不同,精神味蕾便不同。凡经历过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人,无疑都是幸运的,那是一个开放初始的年代,窗子打开,自由的清风灌进来,一切都是新的。从作为新生被接到成为老生接别人,从徜徉在花园式校园到自己亲手种植下樱花树,从教室宿舍餐厅三角形的稳定旅程到自由思维的多重散发和学业境界的直线上升,从与名师大家的密切交往到奔赴社会的多样实践,从囧境中跟老师借过的钱到校园里漂亮女生的身影闪动,从看经典电影到哼唱流行歌曲,那些名贵的花木,那些绿绿的冬青,那些读书的石凳,那些武术的招式,那些清纯流转的烟波,还有那青涩的十八岁青春,全都咝咝作响,共同构成了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其后数年中,我曾多次做过高考梦,并每每为答不上题而惊醒。这让我后怕,因为一张考卷与一个人的人生有着重大关节。多一分和少一分,可能都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我知道有比山东师大更好的学校,但我认定山东师大就是最好的。我知道有比山东师大更好的老师,但我认定山东师大的老师就是最好的。学校和这些学富五车的老师们一起,构成了高温熔炉,将我不断地锻造和淬炼,直至把我从一抔乡村泥土烧成了一块稍有硬度的砖。虽然我从此很难再和庄稼打上深切的交道,但在我不断被嵌入这一座或那一座建筑物之后,我也在努力生发着承重的力量。深秋的校园,姹紫嫣红,色彩明丽;花叶迎风,落英缤纷;铺砖小路,甬道长长。我常常一个人走进校园,不为去见老师,不为去见同学,不为去做活动,只为一个人在里面静静地走一走,寻一寻往昔的时光,看满园思绪,如何散落一地。因为我的青春曾从这儿启航,我想通过自我回炉,抚去岁月的沧桑。年轻的我,不曾苦闷,未有彷徨。

我将这些感动和回忆,这些故事和回响,这些思考和沉淀,写进了自己的文章之中,尽管只是撷取了其中少许,却每每引发众多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