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35岁是个坎时代抛弃你真的不说一声再见 [复制链接]

1#

来源:大猫财经

01

猫哥好友老李,在一个银行干支行行长。

在那些银行“利润好的不好意思公布”的年份里,他最爱组织聚会,高朋满座,一圈聊下来,全是关系户,存钱的大主顾,理财的大客户,一水儿的高净值人群,很是风光了几年。

但最近老李很不爽,用户资产变化大,移民的移民,破产的破产,贷款不敢放,存款还得拉,消费贷款有任务,信用卡有考核,裁员有压力…….反正各种不顺心,就琢磨着换个工作,试探了一圈,心里哇凉哇凉的,跟猫哥感慨,“以前都是别人围着我转,怎么一下感觉一无是处了呢?”本来想去个科技金融公司,可惜快40的年龄成了障碍,人家都只要35岁以下的,他托猫哥去找个关系,情面难却,于是问了下那家公司的老大,回复说,“他所有的经验,在我们这儿都是障碍”…….

最近猫哥也在找人,有的朋友推荐人来,得仔细聊一下,简历都很漂亮,高学历大公司,但是聊起业务来就一个缺点,不能深入,表面上的资源似乎都有,但是实际的执行层面基本说不出个一二三来,这类的人才猫哥比较谨慎,毕竟小公司需要的是特种兵型的,不需要那么多的长官,最关键的是,这些人工资要的很高,有些动辄就要年薪百万以上,这些大神猫哥只能恭送,实在养不起。

有些公司招人明确不要大公司出来的,尤其是那些“没落贵族”公司出来的,为啥呢?

大公司的资源比较多,很多人会把公司资源和个人能力混为一谈,眼高手低是大多数,简历比自述好,自述比执行好。而且,这类人深谙公司政治,干成了都是自己牛,干不成是公司不给资源……

很多大公司的人才,巨婴症比较严重,沉浸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鼻孔朝天,可能是很好的体系成员,但单独拎出来无一突出。

而集大成者就是那些35岁左右的高薪巨婴,能力不够薪水不低,如果公司不景气,这些人真的很适合…….被裁掉,所以如果身处这个族群,无法不焦虑。

02

35岁是个坎,找工作的坎。

为什么?

在中国,年龄是个运数,一个政策画个线,很多人的命运就改变了。延退政策一出,申请提前退休的一大把,中超出台了23岁球员出场要求,很多24岁的球员调侃要退役,因为上场的机会太少了。

为什么不同企业把用工的年龄界定在35岁?

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改革开放也有阻力,因为有一批老同志观念不更新,于是有了“干部年轻化”这个提法,并且要求贯彻实施,基层年轻干部的划分界定为35周岁以下,自此人们普遍有了用35周岁来衡量人才年轻与否的思维定式。这个规则延续至今,不论是公务员、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已经成了招聘求职时的潜规则。

从人的生理发展来讲,35岁是一个分界线,多数人在学习能力、工作精力、思维活跃度等方面会出现显著的下滑趋势,因为组建家庭、子女教育、父母养老等问题也使他在工作中无法倾尽全力。

以前35岁定律之前主要针对蓝领和基层白领,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会面临这个问题。

经济不是特别好,感到恐慌的不只是个人,还有你的老板,所以除了公务员和国企,基本差不多的公司都在做几件事:收紧和聚焦,具体表现首先就是裁员,尤其是那些职位比较高、待遇比较高、作用不突出的中年人。

03

对个人来说是大灾难,对企业来说有用吗?

有用。

一个企业的运营有很多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行业是否在风口上,公司是否有实力,现金流稳妥不,团队靠谱不…….因素太多,但对于市场化程度高、行业竞争激烈的公司来说,首先拼的是体力。

●25岁可以,35岁就很难了;

●25岁可以,35岁也很难了;

●25岁可以随时出差,35岁你得考虑孩子谁接,父母病了怎么办?

●25岁你基本可以一心扑在工作上,周末为了蹭空调也会来办公室加个班,但是35岁,你主要的精力恐怕要花在辅导作业和补习机构上了。

前几年,美国PayScale对员工平均年龄做过一个调查,年龄中位数最大的公司是惠普41岁,其余的像IBM38岁、诺基亚36岁、戴尔37岁,而像Facebook是28岁,谷歌29岁……

看起来势头越猛的的公司平均年龄越小,这其中当然有成立时间长短的问题,但同类的调查还显示,在年左右如日中天的微软平均年龄27岁,鼎盛时期的诺基亚平均年龄也不到30岁,在市场化程度高、竞争激烈的行业,比较下员工的平均年龄,大概能比较出这个公司的行业地位,比如你试着去看看腾讯、阿里和老门户的员工年龄,着实是差了不少的。

今年城市抢人厉害,为的是抢夺残存不多的人口红利,企业也是一样的。

04

为什么年轻人有红利?猫哥举几个例子。

几年前,还有人花费巨资,托老李让自己的孩子进银行,哪怕当柜员也好,这才几年,可能请托费还没挣回来就被裁员了。

去年,几大银行加一起裁员3万人,但最近又大张旗鼓的招聘,一招就是3万人,这是没事折腾吗?

错,要知道,裁撤的基本都是一线柜员,替代他们的,是大厅里的一台台机器,而招进来的,基本都是科技类的人才,也就是这些机器背后的人,一个刚毕业的程序员薪资没有老员工高,总成本差不多,但公司有可能脱胎换骨。

华为大家都很憧憬,之所以有现在的竞争力,跟任正非的狼性文化、强势管理分不开。

去年,引起轩然大波的就是华为把不少34岁以上的交付工程维护员工派驻海外,这被外界解读为变相逼迫辞职,年龄不小,抛家弃子重新奋斗,很多人是缺少勇气的,事实上,很多人也选择了离开,任正非还推出了45岁退休制度,根本上就是让华为更年轻,更有战斗力。

年还有一件事情引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