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何通过外观判断白茶优劣这四个判断方式, [复制链接]

1#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曾经,到朋友的茶室喝茶。

她桌前的插花分外的别致,黑陶的花瓶上插着一束繁盛的、洁白的花。

形似百合,不过模样更小巧,花开的仪态很优美。

并且,凑近去闻,还有着非常好闻的淡花香。

被一旁的绿叶衬着,分外的好看,这是什么花呀?

朋友听了后,略得意的介绍,这就是空心菜花呀。

空心菜,就是重庆师姐们爱吃的藤藤菜。

在南方人的夏日餐桌上,特别的家常。

但是,空心菜竟然能开出这么美丽明亮的花,真是让人意外!

朋友接着感慨,一般人种空心菜,都是还没等开花,就摘来吃了。

桌前的那束花,是邻近的农户,为了留种子,才留到开花的。

要不然,早早就被人摘折下嫩叶嫩茎炒茶了,谁能知道它开花是这么好看呢?

这道理,放在喝茶上也是一样的。

从完整的品鉴一款茶来看,茶样拿到手后,首先要做的,不是直接冲泡,而是观察茶样。

要不然,就会白白错过不少的信息了。

《2》

白茶的干茶茶样,第一步要看的是品级和等级。

看茶样,很简单,也很复杂。

说它简单,就因为直接抓出一把干茶后,将其摊开,就可以直接看。

说它复杂,是因为如果走马观花式的看,根本捕捉不了有效信息。

将茶样摊开后,需要先观察干茶的条形。

看芽头是否粗壮?

是一芽几叶?

叶片是大是小,是多是少?

……

通过外在的芽、叶、梗等外在模样,判断出这款白茶是哪种品类。

是白毫银针,还是白牡丹,或者是寿眉。

并且,还需要对应各个品类的等级。

白牡丹究竟是特级?还是普通级别。

寿眉到底是春季茶,还是秋季茶。

这些具体的品级和等级信息,可以通过看茶样的芽与叶,来找到答案。

例如,白毫银针的芽头分外粗壮,外表白毫密布。

标准的福鼎银针,模样是一旗一枪。

胖嘟嘟的芽头旁,分布着小叶壳。

而紧跟在白毫银针后采摘的特级白牡丹,芽头的饱满度,仅仅是瘦下去了一分。

特级白牡丹,民间对其有个霸气的俗名,叫做牡丹王。

达到牡丹王级别的白牡丹,叶片极细、极嫩,容易被人误认为是银针。

随着采摘日期的推延,等采过了一级白牡丹后,普通白牡丹的叶片,越长越舒展,并且芽头渐渐的瘦下去。

到最终,往往采到的就是寿眉品级了。

春茶季里产出来的寿眉,梗和叶处于相对比较嫩的状态,整体的外观颜色以绿为主。

砂绿、嫩绿、草绿、黛绿等,或深或浅的交错着。

而到了秋茶季,同样是采一芽三、四叶的寿眉。

但是,最终制出来的秋寿眉,模样却和春寿眉有着明显不同。

春寿眉的整体颜色,以绿为主。

而秋寿眉的叶片色系,则比较接近军人的迷彩服颜色。

深绿、黄褐、古铜、墨绿、砖红,层叠交错,斑驳交织。

不同的白茶芽叶间,有着严明的等级区分。

看清一款白茶的品级和等级,对于判断整体品质而言,特别的重要。

《3》

看茶样的第二步,是看工艺。

例如,看茶叶的干度情况;看茶饼压制的松紧程度等。

茶叶的干度,即白茶的含水量。

含水量的高与低,不仅会影响到茶叶的储存,还会影响到整体风味。

往往在制茶时,在不过多破坏茶叶内部养分的前提下,一款茶的含水量能够做到越低越好。

那么,在没有专业仪器的测定下,通过干茶外观,该如何判断一款茶的含水量呢?

很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手感去判断。

往往,干度合格的牡丹和寿眉,芽叶呈现出来是特别干爽的状态。

特别是捧起一把梗叶舒展的秋寿眉时,能够发出类似风吹落叶那般,沙沙沙的声响。

而如果含水量没有做干的白茶,梗叶内部保留了比较多的水分,叶片有着不少的韧劲。

在摸上去时,手感没有那么粗粝和干燥。

干度合格的寿眉,拿起一根茶梗,轻轻将其拗断,会伴着清脆的声响,一分为二。

而将其叶片轻捏,轻而易举的,就容易将其碾碎成粉末状。

而如果是含水量不足够的寿眉,在拗茶梗时,声音比较沉闷,可忽略不计。

叶片上,则很难碾碎成粉末状,而是断裂成小片状。

这些手感方面的细节,可以传递出不少的有效信息。

再来说到白茶饼的工艺上。

正常品质的白茶饼,往往是压制得松紧程度适中的。

在冲泡时,可以很好的撬成土豆片般大小的薄片状。

如果是,压饼工艺不大好的茶饼,压制得过分紧结,硬邦邦状的茶饼。

那么在茶样上,就能够看出弊端。

排除掉撬饼方法的影响,从完整的茶饼上撬出来的茶样,容易偏碎。

在观察茶样时,难以观察到完整的叶片。

并且,通过手感的判断,能够感受到撬开来的茶饼片,是比较偏硬的、偏紧结的状态。

通过细致的观察茶样,就可以很好的找出白茶在工艺上的缺漏和不足!

《4》

看茶样的第三步,是看年份。

排除掉储存条件的影响,正常保存出来的白茶,会根据年份的不同,从而在外观和颜色上,有明显的变化。

换言之,可以通过观察干茶,帮助判断白茶的年份信息。

往往,在新茶时期,白茶外在的芽与叶,还处于比较新鲜的状态,从而叶片颜色上更加的鲜亮。

比如,今年的白毫银针,芽头的底色是绿的,而外层覆盖着绒绒的白毫。

呈现出绿,雪,芽的标准状态。

像是绿草地上,刚刚下过了一场新雪。

而达到了三年陈的老银针,芽头的底色就要黯下去一些,褪去了亮丽的色彩。

芽头外层的白毫,从原先的银白、亮白,慢慢过渡到,暗下一个色号的白色。

像是清晨的东方,暮色未散的天边,刚露出的一抹鱼肚白。

又例如,在白露茶的对比上。

今年秋天出来的白露寿眉,五彩色系尤为的明显,拥有着层林尽染的秋景意蕴美。

从干茶上是从干茶上看上去,像是件簇新的迷彩衣。

上面的所有色系,都分外的鲜明,层次变化清晰明显。

而再回过头,去看年的白露寿眉,能够看到,白茶叶片明显老去的痕迹。

像一件浆洗了多年的旧衣裳,褪去了原先的鲜亮色彩,而基本的图案和色系,依旧能够保留着影子。

并且,由于经历了三年的沧桑,老去后的白露茶,梗叶的完整性上,稍有欠缺。

本身干度足够低的茶,在干燥密封的环境下,久存多年。

相应的,梗和叶内部的纤维们,也变老了。

部分的梗和叶,发生了断裂和破损。

这部分自然的缺损痕迹,同样是一款白茶年份真实的见证!

《5》

看茶样的第四步,是看储存条件。

白茶,作为可以长期保存的茶类,能够越存越甘香。

在岁月下,通过酶促氧化的作用,可以让白茶不断的发生良好陈化。

这样,才拥有了新白茶和老白茶,完全不同的滋味体验。

当我们在喝上了年份的老白茶时,在领略茶汤的滋味前,认真留意茶样的储存条件,很有必要。

往往,在看白茶的储存条件时,可以直接闻干茶香。

捧起干茶,如果能够闻到正常的毫香、药香、陈香。

并且干茶香上能够拥有明显的干爽气息。

那么基本上可以证明,这款茶的储存条件,还不赖。

反观之,如果在干茶上明显的茶香变寡淡,或者是用怪味和杂味的出现。

这样的情况,那肯定是这款茶没有存好。

或者是跑气了,直接受潮后的产物。

存坏变质的白茶,气味上常会有这样的改变。

出现闷味,闻起来像是下雨后的地下室,气味低沉。

出现酸味,像是雨后的落叶堆,被沤到了后,发散出来的不新鲜气味。

出现仓味,灰尘气息明显,又闷又沉。

又或者,变质情况分外严重时,会直接出现霉味,十分可怕。

这时,在喝茶前,多多观察干茶,就很有必要了。

毕竟这能够,预防病从口入,避免将劣质茶直接喝下肚!

《6》

家常的餐桌上,最是寻常可见的空心菜。

它绽开出来的花,能够拥有别样美丽。

空心菜,它的茎是空心的,它的花也是空心的。

叶片柔软,新绿,像极了柳树叶。

拿它来作插花,能够拥有不输百合、玫瑰、桔梗的韵致美。

可见,自然生活里,一花一叶,皆有不少的智慧。

具体到喝白茶上。

在喝白茶前,干茶的芽与叶外观,同样能反馈出不少的细心。

点滴细节之处,最是能见真章!

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