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恕我直言,90的人,在股市根本没法赚到 [复制链接]

1#

认识规律的级别与投资通亏的关系

一、随机性是利用杠杆的参与者失败的原因

根据国外机构的统计,在为期4.5年的经营期中,在新的对冲基金中,有超过80%的可能性会把全部参与者的资金亏损掉而宣告破产。这样高的死亡率存在于现实世界中,说明尽管有机构投资者可以在短期内操纵市场,但由于市场所具有的随机性却使得长期操纵市场成功的概率变得很低。

我们可以从国内外基金经理们的回报中发现,市场中的随机性是亏损的重要原因。在随机性极强的市场中,基金经理的业绩表现得就像流星一样,尽管在毁灭之前会发射出瞬间的光芒,但是很快就会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尽管人为因素完全能够影响的趋势级别是非常低的,但是市场中多个小级别趋势发生的共振将具有极强的随机性。尽管专业操纵者可以利用技能优势和资金实力将股价拉动一定的空间,使得他们可以通过操纵短期的市场行为来获得利润,但是任何操纵者面对市场的随机性最终都将显得无能为力。

特别是,处在赚钱和亏损机会相等的随机市场中,基金经理的失败率将由他们所使用的杠杆比率决定。也就是说,在赢利和亏损机会相等的随机市场中,使用杠杆比率越大的基金经理,经营失败的可能性也越大。

基金的死亡率与资金使用的杠杆比率成正比的原因在于,认识和追踪趋势的级别越低,则高一个级别趋势发力的放大倍数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风险被放大,所以使得承受价格向不利方向波动的能力就越小。当然,如果没有任何杠杆,那么由于低级别趋势不能将资金一次性全部亏光,所以经理人把投资者所有的钱亏损掉的概率则取决于高级别趋势原有的可能性——50%。

二、小概率事件是造成毁灭性打击的主要原因

尽管当今的大型投资机构已经建立起自己的市场分析模型和交易模型,并且可以运用计算机进行程式化交易,但是事情并没有好转多少。除了前面介绍的随机性使得市场无序化之外,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小概率事件是导致他们惨重失败的主要原因。

我们都听说过,在随机游动的市场中,一名对冲基金经理在某一个短时期内有优于市场业绩的表现,所以就有必要弄清楚在一段时间甚至几年的基金存续期间内,一名对冲基金经理究竟有多大的获胜概率。答案是:非常大。这是由于利用计算机程式化交易对交易的计划性和对计划的执行力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读者也许会觉得这个结果有些奇怪,但是如果稍微停下来想一想,就会发现这些结论可以解释现实世界中“狙击手”经理人的现象。在战场上的狙击手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射杀许多人,但最终还是会碰到更高明的狙击手而被射杀。

由于缺少可靠的对冲基金数据,我们很难准确地计算出对冲基金的死亡率。鉴于死亡率在对冲基金评估中存在的生存偏差,这一点令人十分遗憾。幸运的是,国外某机构收集到由名不同经理经营的个基金在10年之内的可靠数据,并对它们加以研究。从年有关研究机构刚开始收集数据之时起,一方面,由名经理经营的个基金还在继续运作;而另一方面,个基金已经解散,并且有名经理宣告经营失败,这些数字反映出对基金的死亡率超过66%,这个数字是惊人的。在这些停止运作的基金和经理中,他们的平均生存期限为3.5年。

通过理论计算和大量的事实我们不难发现,无论一名参与者的短期业绩有多么出色,只要在他的收益中有很高成分是基于低级别规律构成的,那么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他把所有的钱亏损掉的概率就很大。原因在于,真正的风险来自于尚未认清的高级别规律。

由于随机性规律与小概率性规律通常难以分清,所以高级别小概率性规律一旦发力,对于市场的冲击力将是巨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风险。而在没有分清随机性规律和小概率规律的情况下,对大众参与者来说,市场在大多数情况下总是错的,特别是在小概率规律发生的关键点上。

三、交易模式要不断地升级

国外研究机构对基金的研究表明,在盈亏机会均等的假设下,可以导致一名经理在破产前2.31年的经营时期中,以27%的概率连续6个月获利。而要连续一年获利的话,在相同的假设下大概会有24%的概率。因此,虽然这名经理会在2.31年内把投资者所有的钱都亏损掉,但是在超过1/3(准确地说,是36%)的基金存续期间内,他有30%左右的机会产生出色的业绩。

这是由于市场规律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规律可以分为很多个级别,而具体到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机构来说只能认识到某一个级别的规律,而不能认识到所有级别的规律。这与具体个人对事物的理解层次有关。这似乎是不可逾越的,并不是自己想认识那个级别的规律就能认识那个级别的规律。

对于一个优秀的交易模式来说,尽管在很长时间内可以保持非常好的交易业绩,而良好业绩保持的时间越长,机构对这个交易模式就越信任、越依赖。但是,需要知道的是,在建立交易模式的过程中,为了寻求市场规律,就必须剔除掉一些“毛刺”。这些“毛刺”或许在非常长的时间内不会出现,在数学上将这些“毛刺”叫做“小概率事件”。不过,通常人们对“小概率事件”有一些误解,认为它们是几乎不会出现的。但实际上,尽管它们被称之为“小概率事件”,但是它们是一定要发生的。

因为“小概率事件”是由大级别规律引起的,所以尽管很少发生,但还是一定要发生的。因此,一个成熟的交易模式,需要利用专业知识,在实践中花很长时间经过统计分析之后,才能建立起适合自己操作的分析模式和交易模式。这意味着对于一家投资机构来说,没有交易模式不行,但过于依赖单一交易模式也不行。因此,通常人们试图用一套方法或者一个模型来囊括市场中所有的规律是根本不可能的。

其实,具体的方法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交易模式必须能够应对市场规律多级性的基础上,要随着对认识市场规律级别的提高,还要不断地对交易模式进行升级。

投资者首先需要的是学习

一、无知是最大的风险

常言道,“初生牛犊不怕虎”,那么牛犊子真的是胆子很大吗?其实,那是因为牛犊子不知道老虎的厉害。正如一个人来到一片未知水域,看似平静的水面,一旦下水却充满着危险一样,一个人如果在对股市不了解的情况下贸然人市,则是非常危险的。

实际上,很多股票参与者都是抱着一夜暴富的“理想”进入股市的,而相当数量的期货参与者则是被期货公司的经纪人忽悠进期货市场的。由于参与者是在严重的先天“营养”不足的情况下进入风险巨大的股票、期货市场的,所以他们无疑将面临着巨大的危险。

但遗憾的是,许多人认为,金融市场是最迅速、最容易赚钱的地方,似乎只要尽早察觉趋势的改变,建立头寸(多头或空头),顺着趋势前进,并在趋势反转之前或之后不久,最后了结头寸就能赚钱了。这样就使大多数人只凭感觉和自身现有的知识来投资,当然他们的结局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要想成为投资者,真正需要的是学习,并且要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

任何一个新手在进入股市的时候,都必须学习股市的基础知识及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否则再聪明的大脑也无法发挥作用。

二、必要的背景知识

西方有句谚语:“不要以为走进了教堂,就可以看见上帝了。”这句话如果用在股市上,可以翻译成“不要以为走进了股市,就能见到财神了”.

对于一个不会开车的人来说,重要的不是选择开什么车,而是要先到驾校考一个驾驶证。因为顺应市场需要有专业的知识与技术,而这些知识与技术是绝大多数参与者所没有的,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学会的,所以需要长期学习和实践,并对市场的情况进行充分地了解。

从自己的知识层次、理解能力、实战技能等根本素质的欠缺上寻找失败的原因。

尽管技术分析主要是通过价格的历史记录所形成的图形来分析市场的内在规律,但是人们在面对图形的时候需要充分调动形象思维,而要想调动形象思维特别是要调动背景知识,因此参与者必须学会充实自己的背景知识。在股市中,要想打开通往财富之门,参与者还需要学习很多东西。

三、更重要的任务是不断地学习

市场就是一本书,需要我们用尽毕生的精力去学习。尽管知识和智慧不是同一级别的事情,但是知识和智慧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因此,通过向市场学习可以更充分地汲取智慧。

江恩说:“最宝贵的财富是时间,对时间最好的利用是获取知识,这比金钱更可贵。与生命中的许多尝试一样,成功的关键在于知识与行动。

最终是知识决定你的前途。”江恩还曾说过:“在过去的40年里,我年年研究和改进我的理论,现在我还在不断地学习,希望自己在未来能有更大的发现。”由此可以看出,在大师们的眼里,不断学习、不断检讨的重要性是怎样强调都不过分的。

另一位中国期货参与者所熟悉的技术分析大师-约翰·墨菲,在谈到技术分析时说:“我们大家不都是学生吗?约翰·墨菲最初是由于要讲授技术分析理论,所以才又重温了许多过去学过的参考书,又因为每次复习都可以从中领悟出不少新知识,发现许多过去忽略了的精妙之处,所以这个过程使他获益匪浅。每当一个操此行当一年半载的新手,声称自己已经掌握了基本知识,可以升级去研究“更深的技术”的时候,约翰·墨菲总是忍不住感叹:满瓶不动半瓶摇啊!因为在他的心中,研究永无止境,所以即使自己已经干了15年,现在还在不断地学习,并尝试掌握新的东西。

遗憾的是,我们看到有相当数量的参与者在进入股市之后,无论亏损多么严重,都抱以可以舍得的态度(当然是非常无奈的),而在投资之前让他们买一本书来学习一下,却又是那么的舍不得。或许他们认为投资太容易了,没有什么可学的。但如果让他们开一家公司,他们又会认为需要学习经营、财务、生产、技术、营销等方面的知识了,这难道不可笑吗?

然而,投资行为本是一件十分专业的事情,表面上的买卖行为看上去很简单,但是掩盖在其下面的是复杂性和风险性。因此,即使是普通的参与者,也至少需要有一些专业的经济学、金融学、图表分析和数学等方面的知识,才可以从中练就通过表面现象看到内在实质的本领。毕竟知识本身就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之后由量变转为质变,由一个级别上升到另一个级别,经过不断地消化、吸收以及深刻领悟才能最终转化为自己的智慧。

四、理解更为重要

任何智慧的理论、学说,如果不能被理解,并付诸行动,其实都是一些十分正确的废话。那么,问题到底在哪里呢?读了李时珍的《本草纲月》,你未必会开药治病;将孙武的《孙子兵法》背得滚瓜烂熟,你也未必会带兵打仗,或许只能算是纸上谈兵。即使你将所有投资理论学得精熟,如果不能结合自身的理解加以融会贯通,任何理论也都是没用的。

尽管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获取智慧更离不开学习和实践,但是还有一个学习能力和理解程度的问题。因为相比学习而言,更高一个级别的是理解,所以你所使用的方法的等级与你对事物的理解层次也是分不开的。

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如果不会做饭,就很难理解中医养生了,因为中医讲的是药食同源,顺其自然,什么季节地里长什么就吃什么。而事实上,地里长什么也正好是人该吃什么。所以,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解力,也就无所谓什么好方法了。即使是具体方法的运用也需要理解,特别是别人的方法。如果没有理解,即使是对别人非常管用的方法,对自己也未必有用。我们知道指挥一个军团打仗和指挥一支游击队打仗是不一样的,因此只有搞清楚原理才能建立属于自己的并且在合适的地方使用的方法。

只有充分理解道氏理论并结合自身的智慧,才能建立起适合自己的正确的投资理念的基础。首先,通过道氏理论可以学习到自然经济发展的规律,只有真正深入市场,研究、发现市场规律,才能提高投资收益;其次,运用自身的智慧逐步提高对市场的理解层次,才能提高自己的“捕食”

能力。当然,要想成为优秀的投资者还必须要有耐心,否则不可能使自己对市场的认识有一个从质变到量变的飞跃。

五、既要学其法,更要求其理

大自然中的一个奇妙规律这一规律-最复杂的事情往往用最简单的方式去应对,效果却最好,但不要被复杂事物的简单外表所欺骗。在投资市场,这一规律同样有效。

鲁莽的年轻人由于看到投资仅仅是一个买卖交易的过程,所以总是将投资行为看做是非常简单的事。但他们通常都会为自己的鲁葬付出代价。纸上谈兵的“发明人”赵括的失败,就是将打仗看得太容易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需要过程的,如同学医的人必须首先学习医理、药理知识,不可能直接学开药方、做手术一样。如果股市参与者不研究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仅仅想学习买卖股票的方法、技巧,就如同一个学医的人只想学开药方、动手术,不想学医理、药理以及人体结构一样。

例如,心电图对不懂医学的人是没有用的,但是对医生判断病情来说则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医生有医理、病理方面的背景知识,所以可以看出病人到底得的是什么病,之后才能考虑采取什么的治疗方法。

其实,对于基本分析也是一样,许多不了解基本分析的参与者,常常错把消息的获取当做基本分析,但是基本分析的真正意义在于通过信息的表面现象来发现、研究经济层面的规律。因此,要从原理上搞清楚市场,不要一上来就陷入对具体方法、技巧的讨论。

人的理解是有层次的,对于市场风险的认识达不到一定层次的人的确是不适合做股票、期货的。其实,基金公司也好,理财公司也好,其实经营的就是一种理念,这种理念是一般散户难以理解的,因此,更重要的是需要学习正确的投资理念。

在哲学中寻找答案

一、市场趋势的物质规律性

市场分析的意义在于认识和把握市场的规律,看清自己所在的市场所处的规律级别。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其重要性就如同在战场上,如果你不知道你要打击的敌人在哪里,那么你就是靶子一样。

在股市中,物质就是股市中的基本因素。当然,参与者其实也属于基本因素。即使股价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受人的情绪化影响并导致其随机性,但由于人本身还是物质,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所以参与者在交易中的市场行为也必然会表现出物质的规律性。不过,规律还具有复杂性。

既然人本身就是物质的一种形式,那么物质规律的复杂性必然会在人的行为中有所体现。因此,人的行为规律也是多级性的,多级别的人的行为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同样,就市场发展变化规律的复杂性而言,其复杂性表现在规律的多级性以及多级规律之间的影响关系上.

由于市场规律的发展变化是具有多级性的,所以人们对规律的认识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因此,人对规律把握的级别不会超过人能够认识的级别,通常情况下只能把握所能认识的规律级别以下。

二、市场规律的客观性

我们应该清楚,规律有其客观性,即使在我们不遵守的情况下,自然法则仍然在起作用。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我们手中的笔会从指间落到地上或桌面上,即使它没有达到这个效果,也仍然在发挥着作用。因此,股价趋势规律是市场客观存在的,它反映着某种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依据唯物主义的观点,既然股市中的基本因素就是物质的,那么由于物质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所以由此形成的股价趋势也必然是有规律的。换言之,股价运动的规律就是物质规律在股价上的具体反映。既然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那么股市的运动规律也是可以被认识的。

三、市场规律的可被认知性

由于只有人的参与才能使股票交易得以进行,所以股票的历史价格一定会在参与者考虑未来时占有一席之地。但是,由于人的参与必然带来人的意志,所以决定现时估价的是对未来赢利的预期(意识),而不是历史价格(物质),这就又反过来需要讨论预期这个基础的问题了。或者说,市场到底是否可以被预测。

从唯物论的角度讲,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由于市场是由人组成的,人本身就是物质,所以股市在本质上也是物质的。既然股市在本质上是物质的,那么由于物质是可以被认识的,所以市场也是可以被认识的。

由于人对物质的认识必然来源于物质,所以人对市场的认识也必然来源于市场。当然,人们研究价格的历史是可以获取一部分经验的,而对这种经验的总结就是对股价运动规律的总结,因此对未来预期的基础其实就是对物质规律的进一步把握和运用。

由于人对市场规律的认识会受到个人的、历史的局限,所以使得人对市场规律级别的认识也是有限的。因此,即使市场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但是人对市场的各个级别的规律将永远有尚未认知的部分。比如,尽管日常波动拥有自身的规律,但依然表现为很强的随机性。所以,市场是可以被预测的,但永远有尚不能预测的部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