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中药有什么 https://m.39.net/pf/a_4940663.html10:20
种菜好,还是种花好?吴伯箫在他的《菜园小记》中认为:"种花好,种菜更好。花种得好,姹紫嫣红,满园芬芳,可以欣赏;菜种得好,嫩绿的茎叶,肥硕的块根和果实,却可以食用。俗话说:"瓜菜半年粮。’"
在困难时代,肯定种菜更好,因为种菜不仅能解决物质困乏的困难,丰富我们的餐桌,解决温饱问题,也是一种政治需要,当时流行"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当温饱解决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人们的房前屋后,便开始种些花花草草了,"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乡村景致,变成了"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的烂漫画面,房前屋后栽花种草,不仅美化了环境,怡悦了心情,而且提升生活的品位与个人的情操。
实际上种花与种菜也不一定是矛盾的,有时候种花,又种菜,还种果树,那才是一种更美的生活和景致。
写到此处,我不由的想起我岳母的小园了。
其实小园就是菜园。原来的土坯房因山体滑坡坍塌了,于是儿辈们在原址上建造了二座连体别墅。大门前留有一个百平米左右的空坪,围墙边做了圈花圃,原准备种些花花草草,与别墅配套的。可惜年轻人房子做好了,又外出打工了,只留下母亲一人在家。老人一辈子勤劳惯了,又谙农事,因此在花圃里,充分利用时空,见缝插针,种花种菜种果,不仅解决了自己的菜疏问题,而且花圃里一年四季,生机盎然,让整个小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清明前后,栽瓜点豆。"瓜有丝瓜八角瓜南瓜冬瓜等,豆有豌豆,四季豆寒露豆等,菜有空心菜苋菜波菜。矮处的是菜,松开一片土,播洒些肥料,再撒播些空心菜苋菜波菜的种子。"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出几天,刚发芽的种子,密密麻麻,万头攒动,嫩嫩绿绿绿的空心菜波菜,红红的苋菜,拥挤在一起,仿佛在说我要开花,我要结果。施几次肥,便可以间苗,苗便可以食用了。这时种的各种瓜果也开始长藤长蔓,有的顺着围墙爬,有的顺着桂花树长,藤藤蔓蔓,枝枝节节交织在一起。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迎风摇曳,整个花圃形成了一道绿色的屏障,整个小院都被满眼的绿包围着,渲染着。
其实小园也是花园。花圃的中间种了几棵月月桂,花圃的两边种了栀子花,中间还插了几株三角梅。立夏前后,栀子花率先长出花骨朵,每个丫枝一朵,胖嘟嘟的,不久,便竞相绽放,花瓣白白的,风一吹,便携带着素淡的芬芳,满院乱跑,有时,不小心溜进院子,钻进人的鼻腔,那就叫什么沁人心脾。这时节,恰好月月桂也开花了,黄黄小小的花蕊,掩映在绿叶中间,浓浓淡淡的花香一起在院子里酝酿,整个小院笼罩在浓郁的花香之中。
不久,鲜艳的三角梅也开花了,一串串,一串串,粉红粉红的从枝底一直开到枝头。姹紫嫣红的,特别鲜艳,引来成群结队的蝴蝶蜜蜂,在花丛中嗡嗡的闹着,跳着。仿佛凑热闹似的,南瓜丝瓜也开花了,大的是金黄的南瓜花,一朵一朵秩序的开放着;小的杂乱无章开放的是丝瓜花,用长长的枝条,顶着花萼,花朵成黄色,不大,分外的娇艳。"黄花,白花,欢喜冤家。"老圃种菜是不会把白花与黄花的瓜种在一起的,因为异花不受粉,不结果,栀子花仿佛通人性似的,长得不高,躲藏在花圃的底矮处,低声的唱着"栀子花开呀开,栀子花开呀开",不去高处凑热闹,影响瓜果的受粉。
其实小园也是果园。最早结果的是花圃右边的寿桃。寿桃树不大不高,手杆粗细,高一米不到,种的第三年便开始挂果了。桃树真是奇怪的东西!春天未见抽叶,便先开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朵朵开,是春天最靓丽的一道风景。待到结果时,又枝繁叶茂的,将果实掩藏在繁密的枝叶之间,生怕人知道似的。它便默默的生长,变大,变白,变红。不知哪一天,它突然成熟了,被鸟雀偷吃了一大块果肉,人们才知道要桃成熟了,要采摘了。慢慢的南瓜八角瓜也结果了,东一个西一个的挂在围栏上,桂花树顶。今年种的南瓜不那种又矮又胖的灯笼形,而是一个个又长又大的南瓜。东一个西一个的挂在围墙上果树上,大得人们害怕它随时会掉下来似的,颜色从白转青,再慢慢变黄。丝瓜成八角,不大,但结果多,东一个西一个的躲藏在树枝中间。待到深秋时节,花圃里的赣南脐橙也成熟了,黄中带绿,绿中镶黄,挂在枝头,将枝条压得弯腰似的。这是花圃里一年最后的丰收。
老人最大的乐趣,不在种菜种吃菜,种瓜采瓜吃瓜,而在于有孩子回来看望她时,采摘一些时鲜果蔬,当作礼品,儿子送几个,女儿送几个,让儿孙分享她的劳动成果,仿佛送的是山珍海味似的。
种菜浇地,老人一般选择清早或傍晚,上午下午太阳炎热时,老人一般不出门,缩在家中,手执念珠,念些佛经,什么《华严经》《大地咒》《往生咒》等。这时经常会有佛友来询问,其他佛友大都不识字,只有她以前读过些私塾,识得几个字,也对佛经有了些研究,因此很多佛友来取经:有时是遇到不认识的字,有时是不知道佛经应该怎么唱读,有时是遇到什么情况该念什么经。这时候是老人最引以为傲的时候,俨然一位权威,她就一一指点她们,这个字该怎么念,本地话什么意思,认认真真的解释。什么经要怎么念,要用什么调唱,家中碰到什么情况该念什么经,教诲别人时,不厌其烦,仿佛低年级的老师耐心细致的教育孩子似的。
村里一年中一次的佛事是她最忙的时候。她要统筹安排,请什么师傅,师傅住谁家;念佛时,谁做什么事,该怎么做,事无巨细,安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事必躬亲,亲力亲为。有时远在厦门,提前打电话吩咐这个,叮嘱那个,念佛前一定要赶回来,对佛的虔诚真是无与复加了。我觉得人还是要有些信仰的,信仰让老人孤独的生活找到了慰藉,让平淡的日子过得充实,让一群老人找到了共同的话题,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的决心与勇气。这也许是老人热心的原因之一吧?
当物质丰富后,心灵的追求最重要。一个小小的院子,一个小小的菜园果园花园便成了老人心灵的怡园。
===================
原创作家简介:童火明,石牛老童,大学中文毕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爱好文学,作品散见于《少年文艺》,《三明日报》,《少年文史报》。
朗诵者简介:何晓霞,笔名小草,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人,从小残疾,爱好诗歌,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