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个时节,一把豌豆尖足以慰藉四川人的乡愁 [复制链接]

1#
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240603/x3pg2qv.html

成都作为有名的美食之城,再加上地处西南重镇的优势,让这一片土地物产丰富,聚集着各种美食,但每年秋后上市的一种蔬菜却是成都人或整个四川人的心头爱。这种蔬菜与麻辣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它柔嫩清甜多汁回甜,几乎成为所有成都人心中所珍藏的味道,并且足以慰藉成都人的乡愁。

这种蔬菜便是——豌!豆!尖!

一般说来,国庆之后就是夏季之爱——藤藤菜(也叫空心菜)和红苕尖的空窗期。莫慌!因为,接下来便会迎来成都人的最爱——豌豆尖的盛世。

蜀中农谚:“寒露,霜降,豌豆胡豆在坡上。”每年天气转寒之时,豌豆尖便开始从田地中生机勃勃地冒出头来了,道养田先锋村基地里的豌豆尖也不例外,甚至更早。青青绿绿的豌豆尖,枝叶柔嫩多汁,吃起来略带回甜滋味,可谓老少咸宜。吃豌豆尖,顾名思义便是要“掐尖儿”。刚刚冲起来的嫩苗,轻轻一掐就断,若是掐得恰到好处,拿回家不用摘,洗一洗便可以入菜。

成都人为它疯狂,因为它是素椒杂酱的灵魂伴侣,是酸辣粉的灵魂伴侣,是鸡汤、酥肉、耙豌豆、羊肉汤等等的灵魂伴侣。在成都人眼里,即使再高级或者再朴素的食物,一旦有了一小撮新鲜的豌豆尖,便像是瞬间注入了灵魂……那味道,简直不摆了!

曾经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方:如何让一个成都人放下身段点鸳鸯锅?烫豌豆尖;如何让一个只喜欢吃肉的人爱上吃菜?给他吃豌豆尖;一碗普通的挂面,如何变成好吃的面?加点豌豆尖……

在四川名小吃“担担面”里,豌豆尖是垫碗底的鲜蔬。成都著名诗人、作家、学者、书法家流沙河先生曾在他的《蜀中豌豆尖说》里这样写道:五十年前,大军南下。有北人说:“你们成都人卖汤面,豌豆苗垫底,显得分量足,不老实!”他不知豌豆尖埋在碗里烫熟,味道才鲜。更不知成都人把那半生半熟的豌豆尖看得比面条更珍贵,爱称之为“青尖”,嚼得津津有味,仿佛一碗菁华正在此也。不少顾客吩咐堂倌:“青重呀!”就是叫多放些豌豆尖……

一句话总结:成都人吃面最爱的就是碗底那点拌和了麻辣调味料的豌豆尖了。

成都人说豌豆尖,要念成“豌豆巅儿”,好像不这样说,就不足以让成都人为它神采飞扬且自豪一样。更重要的是,在很多老成都人的印象当中,出了成都,最多出了四川,就再也没有见过豌豆尖了。但在年轻成都人那里,想必现在很多北方城市也有豌豆尖卖了吧!但是,他们一般不会告诉老成都人些,“让他们再多自豪一会撒”!

在成都,你如果听到有外地人说,“你们成都人居然把豌豆苗给掐来吃了,真奇怪!那有什么好吃的?”话音一落,保证周围要冒出三五个成都人鼓起眼睛说:“你个山猪儿,吃不来细糠!”并且,在外地人还没有听懂他们说的是啥子意思之前,早就溜得不见人影了。因为,等外地人听明白回过神之后,担怕要打锤(四川方言:“恐怕要打架”的意思)!

有一句话总结:成都人爱吃豌豆尖,那是爱到灵魂深处了的。

而在外地的成都人,那豌豆尖简直就成了他们的乡愁。诗人、作家胡续冬把“荒岛三本书”改成“荒岛三样吃”时说,“排在第一位的肯定是——豌豆尖”,可见豌豆尖在他心中的地位。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篇《豌豆尖》,有一段这样说:小时候在四川乡间,豌豆尖似乎随处可掐,房前屋后坡地河滩,只要有点沙土有点水,哪里都能让不经意播下的豌豆婀娜出一段水灵灵的绿腰身。来到北京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曾为吃不到豌豆尖而抓狂。至于曾一度风行北京餐饮界的所谓“豆苗”,不过是水发的豌豆长出来的婴儿态的细苗而已,远不如从袅娜多姿的美少女态豌豆植株上掐下来的豌豆尖茎肥叶大、美味多汁……字里行间的浓浓乡愁,跃然纸上。

那么,用为什么来安抚那些在外地的成都人的乡愁呢?一碗豌豆尖,足以!

编辑/道养田

摄影/李鹏宇等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