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谁掏空了我们的灵魂zu5osjlq [复制链接]

1#

谁掏空了我们的灵*?


电视剧《蜗居》里郭海萍在为买房四处筹钱、四出看房弄得筋疲力尽、心力交瘁的时候说道:房子不但掏空了我们的钱包,简直掏空了我们的灵*!一时间,这句话成为经典台词,在上炒得火爆。这句台词之所以有强烈的震撼力度,恐怕在于说出了很多房奴、准房奴们想说而尚未找到合适说法的心里话。房奴、准房奴和他们的父母、甚至还有儿女,无不为拥有了新房、将要拥有新房而兴奋不已,但同时也为新房的首付、将来的月付以及因此而拖上的债务焦头烂额。他们也如郭海萍那样,嘴巴上、心里头痛骂开发商、银行,痛骂宋思明之类的贪官。他们的压力太大了。然而,除了用嘴巴上、心里头的谩骂出出恶气,他们别无他法。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再苦的果子,也得忍受苦涩,皱着眉头,强吞咽下去。现实生活里,掏空我们的钱包、掏空我们的灵*事的还有呢,突出的是孩子读书。有了房子,顺理成章的是生儿育女,接着是望子*,希望子女超过自己,不再当房奴之类,过上更好的日子。在“望子*”的长途上,房奴和准房奴们,几乎雪上加霜:优生、优育得有经济基础。上幼儿园得选最好的;上小学更得选最好的。这两大选择,需要解决几乎自成系统的系列问题:找什么人和最好幼儿园牵线搭桥?找此人需要送多重的礼?找到幼儿园的有关人士又要送什么礼?幼儿园的赞助费是多少?三万、五万、十万,开价很难说准;入园费多少?需要在最好幼儿园的附近有房子,是买还是租?如果买不起、租不起房,那又得考虑是买辆自家车接送,还是坐公交车;买车,钱花得太多;坐公交车,太委屈孩子。满脑子的官司,翻腾得日夜不宁。上幼儿园只是第一步,小学、中学、大学,路长着呢。只好走一步算一步。严峻的是,而今的大学生就业状况不很景气。到了自己孩子该找职业的时候,情况会好些吗?如果还是不很好,需要出国深造镀金吗?当然,这些事很遥远,可以不去考虑,但是却又放心不下。“死了死了!”恐怕真的只有死了才能“了”!所谓有责任心的而今还是房奴、准房奴的父母、准父母们能够有舒心的一天吗?他们的灵*不被掏空才是怪事!这是几乎是正常的所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也是所有正常的中国人的吃苦、受累的路径。是否可以这样说:我们当房奴、当儿女的奴隶,都是自找的,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那么,我们的灵*不是被掏空的,是自己掏空的。开发商们、贪官们、没有良心的人们正是利用了我们的“主动性”,把我们“套”了进去,宰割着我们的灵*。如果我们把自己的“主动性”丢弃,他们拿我们奈何?我们能不能来一个逆向思维,变被动为主动:有钱,就去买房,不借不贷;没钱,就租房;给自己宽松一点的空间;绝不当房奴。子女教育,放弃“望子*”的想法,只有孩子身体好,有一技之长,能够养活自己,成为在社会上独立自主的人,就算完成父母的责任;所有的孩子都成“龙”,那“龙”太多了,也就无所谓“龙”了。但是,定向思维几乎牢不可破。我写此文时好像思维已经逆向,但是,一旦回到现实生活,我还不是为房子、孩子奔走吗?我们都是鲁迅说的“庸众”。改变“庸众”也是比愚公挖王屋山还难。这样的悲剧也许是永恒的。我们有走出这一悲剧的可能吗?现将《红楼梦》里的《好了哥》抄在下面,借曹雪芹的大名,劝解我自己,也劝解和我同命运的“庸众”。


    世人都说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说神仙好,只有金钱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说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说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2009、12、25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